您当前所在位置是:新闻中心 > 基层动态
基层动态
滔滔洪水映初心 风口浪尖写忠诚
——大峪水文站测报建站以来最大洪水侧记

发布时间:2021-09-16     作者:雷晓荣   来源:西安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   点击量:1304   分享到:

9月3日至6日,西安市长安区遭受强降雨袭击。由于前期强降雨,流域下垫面饱和,加速了汇流产流进程,大峪河6日6时42分出现124m3/s超警戒洪峰流量(警戒流量50m3/s),为1952年建站以来最大流量。

面对暴雨洪水,在省中心对口支援工作组指导下,在西安水文中心坚强有力领导下,大峪站职工沉着应对,团结协作、测流报汛井然有序。在暴雨倾泻、电力冲毁,通讯中断、泥石流扑面而来之际,站上职工勇立潮头,发扬“不怕苦、不怕累,连续作战”的精神,用一组组水文数据、一条条水文信息描绘了水文干部职工抗洪抢险的动人篇章。


暴雨来袭  严阵以待


9月5日8时至6日8时,长安太乙宫张家站降雨量110.4mm,大峪站降雨量106.6mm。由于5日强降雨区域和前期重叠,引发大峪河持续上涨,6日6时42分出现124m3/s超警戒洪峰流量(警戒流量50m3/s),水位809.63m。

“防汛到了关键时期,请大峪站加强测报,做好服务和安全生产”。这是9月5日9时30分,西安水文中心主任张普通过电话,对本次强降雨过程水文测报工作作出的动员部署。

在接到电话的第一时间,站长迅速组织职工将主要领导指示精神传达,对迎战洪水进行周密详细的安排。一是全站职工立即进入紧急工作状态,明确测报工作重点,采取坐守观测、轮流休息,根据涨水情况,所有人员须随叫随到,确保测得到、报得出,测得准确,报得及时。二是严格执行省市两级水文部门要求,重要天气过程中1小时上报一次水位流量。三是做好上游雨量站的信息收集,随时和西安水文中心保持联系,密切关注水雨情变化。安排结束后,对各自职责分工进行了重申,并对设施、对讲机、卫星电话、手电等进行了逐一常规性检查,安排妥当之后坐守观测,准备鏖战。


坚守阵地 主动出击


大峪站离测验断面7.5里路,路途较远,站上职工只能徒步、骑电动车或开车上断面。9月5日暴雨引发泥石流和塌方,一些树木挡住去观测断面的道路,职工们只能徒步行走,带上电脑、强光灯、卫星电话、对讲机、镰刀等,骑着电动车逆流而上。遇到拦路的大树,站上唯一的男职工只能砍断大树枝,撬走大石头,从缝隙中穿过;遇到泥石流、塌方和滚石,只能推着电动车绕道,快速前行。摔倒了再爬起来,就这样到达断面,进行测报。在21:42分突然高压故障停电之前,留守人员通过不断的换位搜寻手机信号,终于有惊无险的将第一份报文发出。


全力测报  主动服务

 

在紧张测报的过程中,西安水文中心主任张普再次打来电话,叮嘱大家在测报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站上职工迅速调整心态,克服心理压力,观测好水位变化过程及河道水情。因高压故障停电,手机没有信号,在测验断面的职工和站上留守人员与西安水文中心失去了联系。

漆黑的夜幕下暴雨如注,一名职工用望远镜观测水位,并进行左右岸水尺比测。校核后,及时把大洪水信息告知驻地大峪口村村长。村长和街办工作人员赶紧把山上的村民安置到安全地方。

又是瓢泼大雨,又是滔天洪水,又是泥石流、滚石和塌方,为将水情信息及时传递出去,职工们冒着大雨轮换拿着卫星电话变换方位,搜索信号,经过多次尝试,才把一份份宝贵的报文发出。

6时左右,大暴雨形成的水雾笼罩着天空,两岸的青山和村落若隐若现。河道如烟如雾,能见度非常低。此刻的大峪河,就像万只发怒的猛虎一样,瞬间吞掉五里庙石桥墩,掀翻桥上铁石板,波涛汹涌。水声如雷,水上漂浮物从眼前一闪而过。站上职工按照测洪方案和超标洪水预案,各就各位,打开强光灯,用浮标法进行流量测验,实测最大流速8.64米、最大流量124m3/s。

面对暴雨洪水,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一线水文职工舍生忘死,主动作为,想法设法把水文情报发出去。这些关键的水文情报把水文、政府、防汛指挥部门及群众连接起来,让更多的群众在紧要关头撤离到安全地带。非常时期,水文职工用坚守和执着践行水文人的初心与使命,用敬业和奉献诠释水文人的责任与担当。



编辑:张艳   责编:李黎   审核:王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