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决定踏入水文这一行业时,我便意识到自己将要和水结下不解之缘。我现在所在的水文站是林家村水文站,它是渭河干流控制站,主要担负着渭河河道的水文监测任务。说起渭河,想必大家都听过“八水绕长安”的描述,八水之中,其中一条就是渭河,古称渭水,它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全长818公里,涛涛渭河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作为一名水文人,我见识了渭河水的柔与刚、动与静,也了解了渭河水有时温顺、有时愤怒的性格。同时也真正地感受到了水的魅力!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有不少关于水的名言。比如,孔子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都能看出水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今生我可以有幸与水结缘,就应该学习水的情操。
学习水的灵活变通。《孙子兵法·虚实篇》中说:“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在孙武看来,用兵的规律像水,水流动的规律是避开高处而向低处奔流,用兵的规律是避开敌人坚实之处而攻击其虚弱的地方。水因地势的高下而制约其流向,作战则根据敌情而决定取胜的方针。所以,作战没有固定不变的方式方法,就像水流没有固定的形态一样;能依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就称得上用兵如神了。通过《孙子兵法·虚实篇》中的这段话,我们得到一个道理,那就是在处理各种事物时都要能够做到随机应变、与时俱进,审时度势、因势利导,不墨守成规,不拘泥于一格,这样才可能成功。当今,我们水文行业正面临着从传统水文向现代水文的转变,这对每个水文职工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在做好防汛测报工作的同时,还要与时俱进,根据现在环境日趋恶化的水环境状况,积极提供水资源开发、管理、利用和水环境监测等水文服务,在服务中谋发展,提供更加全面、更加优质、更加高效的水文服务,以此来适应经济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
学习水的仁爱包容。老子《道德经》中:“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所恶,故几乎道。”它的意思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但却往往停留在众人不喜欢的低洼沟渠之地,所以水才是最接近自然的道德标准。水滋润着万物,孕育着万物,是一切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文明之母,虽然水有如此大的作用,但是它没有与高山争雄,也没有与强者争胜,甘居低处,潜入深渊。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一些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盛行,此时,我们更应学习水的不恋高贵、不慕荣华、谦虚退让、默默奉献的精神,做到对待名利淡泊如水,对待事业谦虚谨慎。
学习水的坚持不懈。老子《道德经》中:“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它的意思是,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但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能胜过它。水表面看起来柔弱,但是却不懦弱,“滴水穿石”就能看出水蕴含着无限的潜力,它也是以柔克刚最好的体现。在人生道路上,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也会像水一样遇到坚不可摧的石头、大山等,但是我们要像水一样始终不改变前进的方向,认准目标,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最终水实现了奔向大海的梦想,我们也能克服各种困难,实现我们的人生目标。
学习水的清澈透明。一杯久放的水,虽然每天都有尘土杂质落进水里,但是看起来仍然那么清澈。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水懂得沉淀,它把所有的灰尘都沉淀在杯子底下了!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就像一杯水,内心的不安定和烦躁就如同水杯在不停的晃动,那么水就会变得浑浊不堪,人生也就变得痛苦万分。但是如果学会沉淀,懂得放下一些杂念,人生就会变得更加潇洒快意。在喧嚣的世界中,当我们追逐一个目标却始终无果时,就要试着让自己静下心来,放慢自己的脚步,不断地反省自己,沉淀自己的所作所为,清除自己沾染的杂质,丢掉那些不值得的杂念,清理捆绑自己的包袱,及时找出失败的原因,而不能心浮气躁,否则就会迷失方向,迷失自己,最终步入歧途。
水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今生与水结缘,必以水为师,把水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唯有如此,才能更好的应对未来的变化,才能更稳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责编:程文利 审核:王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