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是:专题专栏 > 中国水周
中国水周
节水知识

发布时间:2021-03-19     作者:   来源:水政保卫处   点击量:2731   分享到:

节水知识

 

1、习近平总书记就保障国家水安全问题发表重要讲话时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

2、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其中把利用摆在首位。

3、1993年第47届联合国大会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

4、2020年世界水日”的主题为“Water and climate change”(水与气候变化)。我国纪念2020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

5、“国家节水标志”中的人手形状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自己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

6、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实施国家节水行动。

7、节约用水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本性措施。

8、中国是世界第一灌溉大国、第二排水大国。

9、水多、水少、水脏、水浑”是我国面临的四大水问题。

10、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三条红线”:一是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二是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到2030年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三是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到2030年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为实现上述红线目标,进一步明确了2015年和2020年水资源管理的阶段性目标。

11、为保证河流生命健康,我国实施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划定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

12、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协调好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环境用水。

13、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全社会节水意识不强,用水粗放,浪费严重,水资源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

14、现阶段我国西北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重点方向和任务的一项是以水定发展。

15、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用水需求管理,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重要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16、国家对水资源依法实行取水许可制度、有偿使用制度 。

17、杜绝长流水刷牙洗脸的毛病,勤关水龙头、将漂洗衣服的水留下来作为下一批衣服的洗涤用水或者用于冲厕、先择菜,后洗菜、选择淋浴替代盆浴属于生活节水好习惯。

18、节约用水并不是让我们少喝水、少洗手,尽量不用水,而是在不降低我们生活质量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前提下,采取综合措施,减少取水、用水过程中的损失、消耗和污染,杜绝浪费,提高水的利用效率,科学合理和高效利用水资源。

19、全面实施居民用水“一户一表”计量,加强小区内公共用水设施设备的日常管理、定期维修、定期巡护。

20、节水产品认证标志的含义:“国家节水标志”由水滴、人手和地球演变而成。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