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文水资源勘测是什么意思?其工作与普通群众有什么关系?
水文水资源勘测(监测)主要是对江河湖库地表水、地下水的水量、水质进行监测,收集、整理、分析监测到的资料,研究它的变化规律,作出科学的判断和预测预报,为防汛抗旱减灾、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生态与环境保护、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提供科学的基础数据和服务,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水文水资源勘测与普通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非常密切,主要体现在防汛安全、饮水安全和国家基础建设规划是否科学方面。首先,由于我省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三个气候带,受气候和流域地形地貌影响,局地暴雨洪水灾害和旱灾发生频繁,而水文职工则担负着测报江河水库暴雨洪水的变化,并及时准确向各级防汛指挥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使江河两岸的人民群众能够及时撤离,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并在我省历次较大洪水和抢险救灾过程中屡立奇功。其次,墒情监测站点从无到有,建设土壤墒情监测站点41处,为关中平原、汉中盆地、月河盆地、商丹盆地、无定河产粮区、延安果区、各级抗旱部门及灌区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墒情监测数据。
第三,水体污染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我们在全省主要河流和重要城市供水水源地、省市行政区界、重要入河排污口、取退水口设立了水质监测站263处,成立了水污染应急监测队,全方位监测着全省主要江河、水体的水质变化,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2、全省水文监测站点有多少?其站网密度如何?
截止目前,省水文局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水文站83处,水位站114处,雨量站1920处,墒情监测站点41处,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项目正在建设74处水文站。其中国家重要水文站33处。为全省防汛更好地服务,我们有报汛水情站2082站,其中常年站415处,汛期站1481处,水库站89处。全省设1个省水环境监测中心、5个分监测中心,各类水质监测站263处。
经过多年的发展,全省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配套齐全,能基本控制省内江河水库等水体水文特征的站网体系,水文(位)站网密度由原来的2477平方公里/站达到现在的758平方公里/站,雨量站网密度由原来的370平方公里/站达到现在的107平方公里/站。我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项目实施后,水文信息自动采集传输率达到了85%以上,信息时效性得到极大提高。
3、水文站、水位站和雨量站的功能和效用有什么不同?
水文站是组织实施水文监测,收集、整理、分析水文资料;监测江河湖库的水量、水质等水文要素;依照有关行政法规承担水文测报设施保护工作;承担有关水事纠纷、涉水案件裁决所需水文资料和水量勘测;及时为各级防汛指挥机构提供适时雨情水情信息和水文资料。它们是水利工作的尖兵,是工程规划设计的基础,是防洪抗旱的耳目,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的基石,对政府部门决策起着重要的参考作用。
水位站是对河流、湖泊或水库等水体的水位进行观测的水文测站,是防汛和水工程管理的主要依据。
雨量站是观测降水量的测站,分布在不同区域上,主要用于防汛和降水量时空变化的研究。降水量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我们称为降雨量(以毫米为单位),它可以直观地表示降雨的多少。
4、对于防汛抗旱,水文测报工作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水文是水利的尖兵,是防汛抗旱的耳目和参谋,水雨情信息是防汛抗旱科学决策的关键和基础。水文测报分为水文监测和水雨情信息报送两个方面,水文监测是水情信息的基础。可以说,没有水文人日夜坚守在江河岸边的水文监测数据及准确及时的水情信息,防汛抗旱就失去了准确及时的信息支撑,就不可能实现科学有效的指挥调度。
水文测报工作是在对全省各江河水库实时监测的基础上,对水雨情信息进行整理汇总,并根据天气变化情况等对未来水情趋势发展计算分析研判,发布洪水预报,再通过多种通信方式及时准确的向防汛抗旱决策部门传递,为防汛抢险、水库调度提供科学依据。
正是水文部门及时的雨水情信息和准确预报,在历次抗洪抢险和抗旱工作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11年9月,省防总根据水文预警预报,启动了渭河、汉江Ⅲ级防汛应急响应,安康市防指19日8时发布了“一号命令”,迅速组织安康城区、旬阳及白河县安全撤离6268户25346人,其中安康城区2万余名受洪水威胁的群众在洪水到来之前得以安全撤离。2012年7月27日15时发布预报龙门站28日2时洪峰流量7600 m3/s,实际洪峰流量7620 m3/s;7月28日9时发布潼关站29日8时洪峰流量4100 m3/s,实际洪峰流量4250 m3/s;这些重要断面高精度的关键预报,为下游群众安全撤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今年4月1日,秦巴山区的汉水源头,一场春汛暴雨洪水突然而至,平日原本瘦弱的河流瞬间变得汹涌澎湃起来,3条河流超警戒流量,1条河流超保证流量,重现了1961年以来最早的区域性暴雨洪水,由于洪水来得早,地方各级政府没有做好防护准备,下游河畔施工较多。省水文局及时将重要水雨情信息及预警预报传递到各级政府及防汛指挥决策部门手中,使下游近400名群众根据我们的信息得到及时撤离,没有一人伤亡。
5、水文测报的范围是什么?职工是如何测报水雨情信息的?如何确保水雨情信息测得到、测得准、报得出和报得及时?
主要负责全省范围内江河的水文监测、水文情报预报、水资源分析评价、水环境监测等业务工作。主要包括降水量、蒸发量、水位、水温、流量、含沙量、土壤含水量及水功能区、水源地、排污口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挥发酚、氰化物等70余项监测要素。
水雨情信息测报工作是一项非常专业的技术工作,各项水文信息监测、报送必须按照国家、行业的有关标准、规范执行。基本流程是:基层水文职工通过雨量计、流速仪、水位计等水文仪器设施设备获取第一手的降水量、水位、流速、含沙量等基础信息,经过分析计算,得到流量、输沙量等水文信息;通过测站与各市水文局建立的信息传输通道(网络、电话、手机短信等)发往各市水文局;市水文局经过检查确认信息无误后,通过光纤网络传递给省局水情中心,同时发送给市防汛部门;省局水情中心通过网络发往省防总、流域机构和国家防总。水雨情信息必须在监测后10分钟内发出,20分钟内发到省局中心和省防总,30分钟内发到国家防总,差错率不能超过1%。
为确保水雨情信息测得到、测得准、报得出和报得及时,水文职工总是要做大量而细致的工作。一要全力做好汛前准备工作。汛前各站对水文监测、报汛仪器设备、设施进行全面维护、保养,修订报汛曲线、制定测报方案,确保测得到、报得出。市局、省局水情信息部门对通信系统全面检查、维护,对备用电台、卫星电话做重点检查,确保通讯畅通。每年中、省、市还组成汛前检查组,深入长江、黄河流域各市局、大江大河重要水文站,进行深入细致的检查。二是认真测报,一丝不苟。加强汛期检查督促指导,不定期举行水文测报演练、应急演练,实测信息报送;严格执行汛期半军事化管理制度,每位职工坚守岗位,严密监测,水情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带班制度,重要情况及时上报处理。接到重要天气预报或上级通知时,测站加密测报次数,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提供准确雨水情信息。及时制作并发布水情预警预报和洪水预报,为防汛指挥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科学依据。三是加强职工业务技能培训和教育。近年来,分别派出多批100多名水文技术骨干到扬州大学、河海大学等院校培养深造,为实现测得到、测得准、报得出、报得及时提供可靠的人才技术支撑。
6、什么是水情预警?如何分级?由谁发布?
水情预警是指向社会公众发布的洪水、枯水等警示信息,一般包括发布单位、发布时间、水情预警信号、预警内容等。
水情预警依据洪水量级、枯水程度及其发展态势,由低至高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个等级表示,即:蓝色预警(小洪水)、黄色预警(中洪水)、橙色预警(大洪水)、红色预警(特大洪水);枯水蓝色预警(轻度枯水)、枯水黄色预警(较重枯水)、枯水橙色预警(严重枯水)、枯水红色预警(特别严重枯水)。
水情预警由水文机构按照管理权限向社会统一发布。有关地区和部门依据水文机构发布的水情预警信息,按照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及时启动响应。社会公众应及时做好避险防御工作,减轻水旱灾害损失。
7、水文情报预报信息是防汛抗旱工作的基础,请问你们在水文情报预报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1)水情站网迅猛增加,信息服务丰富多样
随着中小河流水文监测项目、山洪灾害防治项目、省级水情站改造项目的实施,报汛站数明显增加,2012年全省报汛站数828处,2013年猛增到2098处,2014年各类报汛站总数达到4000余处。收转报文总数由2012年的396万份增加到2014年的1582万份,自动测报率由2010年的25.8%提高到2014年的93%。与此同时利用水情简报分析总结月旬或场次洪水概况,水情快报滚动报送较大过程水雨情实况和趋势,水情短信及时传送可能致灾及预警信息,使汛期情报服务常态化、规范化。
(2)业务系统逐步完善,分析服务快速高效
一方面坚持用好并不断升级自主研发的“陕西省水情信息查询系统”,使其既能方便查阅,又能按需求和习惯进行各类统计。同时根据办公自动化、信息化要求,委托开发了水情综合业务系统和雨量等值线图绘制系统,集水情值班管理、水情查询统计、雨量等值线成图、水情短信发布、信息交换和报汛站网管理于同一界面,实现了水情业务文档、传真、邮件的电子化统一管理,大大提高了水情值班效率。
(3)江河水库洪水预报工作有序运行
修订完善了洪水预报制度,明确了全省主要河流及其重点支流、大型水库洪水预报实行分级制作发布,汛前将制作人、校核人、审签人在网站上进行公示,汛期,严格执行水文预报制度,各责任人及时分析制作、精心研判趋势,审签人随时组织会商和定时组织会商相结合,科学分析预报站可能出现的洪水量级,及时发布短期洪水预报、洪水预警预报及主要江河滚动预报,使各级防汛部门及时掌握洪水量级及演进趋势。2013年汛期我局共发布主要江河预报31站次,合格率87.1%,2014年汛期我局共发布主要江河洪水预报12次,合格率91.7%。
(4)中小河流预警预报工作强力推进
中小河流由于缺乏洪水监测系列资料,洪水形成快、暴涨暴落,相对而言致灾几率大,是近年来伤亡最多的水灾害,预报难度大而社会需求又非常迫切,工作中,我们坚持需求引领、标准统一、责任到岗、强力推进,坚持把达标制作和必须有1小时以上预见期作为考核的主要指标,及时通报、奖罚分明。各任务单位采取措施,因地制宜选用多种方法和途径编制洪水预警方案,为开展中小河流水情预警预报提供方案支撑。2013年发布预警预报86站次,2014年发布预警预报31站次,为基层防汛抗洪减灾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受威胁区群众安全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
8、省水文局围绕全省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具体开展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积极参与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工作,全面开展水资源、水环境监测评价,启动了水生态监测工作,设立省级监测站263处,对全省50余个重点水功能区进行了确界定位,对81个典型排污口断面进行了监督性监测评价,使省水文局在全省“用水总量、重要江河水功能区达标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三项考核指标拥有了话语权。
一是承担国家及省上三条红线6项指标中“用水总量”、“水功能区考核”及“饮用水水源地考核”的考核任务。编制了相关考核办法、细则及评分办法等,并在考核工作中负责具体实施。将全省的水质监测评价及考核断面从原来一百处,提高到300多处(含各市委托断面),提前5年达到国家监测评价及考核重要江河水功能区全覆盖的要求。
二是编制了年度《水功能区考核及水源地考核报告》、《陕西省水资源公报》、《陕西省重点河段水资源质量通报》、《陕西省重要河流纳污能力及限排总量意见报告》、《陕西省水资源保护规划》等,及时报告全省水资源保护的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三是制定了水功能区达标、水源地达标及用水总量三项指标分配方案、监测方案及评分标准;完成国家考核陕西这三项指标的数据上报及自查报告,提出全省各市区及直管县三项指标的评分结果,分别编制考核报告,三项指标上对水利部自查报告、下对各市区考核。
四是结合陕西实际,组织编制了《陕西省用水总量计量监测统计工作方案》和《陕西省用水总量计量监测统计技术方案》,经水利厅审查通过并下发执行。《方案》在全国第一家的出台,得到水利厅领导的充分肯定,兄弟省区纷纷借鉴。
五是针对纳污红线考核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发布了《陕西省水资源质量通报》,对全省水功能区质量状况、考核水功能区达标情况、重点水源地及行政区界河段水质达标情况进行了评价。
9、水文部门开展了墒情监测、受威胁县(市)、水利风景区、中小河流水文站水情预警预报工作是出于什么考虑?工作的进展如何?给地方经济和老百姓的带来什么帮助与实惠?
结合陕西十年九旱的实际,省水文局于2009年开始土壤墒情站点建设监测,当年建成20站,并于汛期开始测报,根据接收到的土壤墒情监测数据和降雨信息,及时分析、评价全省各地墒情、旱情,并制作《墒情简报》,报送有关部门。2010年又增加了21处墒情监测站,使监测站点达41站,并按规范测报,同时向部水文局转报,成为全国首个同一张图表既有墒情又有水情的省份,为全省抗旱工作提供了及时准确的科学依据。
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加剧,特别是中小河流开发、农村城镇化、都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中小河流的水患致灾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已成为防洪减灾的最薄弱环节,不仅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而且关系到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从09年开始我局开展中小河流、水利风景区、受威胁县(市)预警预报工作,从目前情况来看,各种预警预报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很好社会效益,今年拟对100处站点进行洪水预警预测任务,
2010年7月23日,准确测报了泾河支流黑河超二十年一遇洪水,下游及时撤离近四千名群众而无一人伤亡。2013年7月,延安市遭遇了自1945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历时最长、暴雨日最多的持续强降雨过程,我局及时提供水雨情信息及水情分析材料,各级政府在20多天时间里,紧急撤离转移78万人,集中安置受灾群众23.88万人,避免了群众更大的伤亡。
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到,开展的这项工作,使当地政府在洪水来临前能赢得宝贵时间,科学组织防抢撤,针对性强、效率高,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团结。老百姓在出现较大暴雨洪水时,能根据水情预警预报信息,迅速了解汛情,积极配合地方政府组织防抢撤实施,避免无必要的恐慌和搬迁,减小了经济损失。
在搞好日常水文测报工作的情况下,积极开展中小河流和水利风景区的水情预警预报工作。对于流域面积较小的河流,受暴雨影响,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在下游河道形成量级较大洪水,可能给下游沿线城镇、旅游区等造成灾害。我们针对一些目前还没有条件制作发布正式洪水预报的区域进行的一项洪水预警工作,能及时为下游沿河和水利风景区提供预警信息,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赢取了宝贵的防抢撤时间。
编辑:张艳 责编:张刚